【大学生创业】7月底8月初,是大学毕业生工作报到的日子。但也有那么一些大学生“不走寻常路”,从网店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记者从淘宝网获悉,每年七八月,新开店铺数量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店主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中,有的是真心想在网上打拼一番,有的只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将网络店铺作为折衷之选。
不过,既有人认为这是一片无边无际、潜力无限的“蓝海”,也有人认为在大型电商层出不穷的今天,大学生的网络小店会成为“红海”中的牺牲者。大学生网络创业,能成功吗?
市场空间还有吗?
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电商“价格战”令网购市场硝烟甚浓。在这场大战中,类似个体户的网络小店难免受到牵连。记者比较发现,一些品牌产品经大电商层层降价后,在电商平台的售价已经与网络小店基本持平,加上电商的统一售后服务,使得网络小店在价格和服务上已不具备明显优势。不过,仅从这点就判断网络创业没有前景,并不准确,因为淘宝网近日公布的国内首个 《中国城市网购发展环境报告》显示,对国内2300多个城市的网购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网购市场的空间还不小。
这份报告对全国2300多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消费、收入、互联网渗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综合考量,最终将所有城市的网购环境按发达程度划分成6个级别。被评为网购环境一线城市的有4个,二线城市24个,三线城市92个,四线城市156个,五线城市381个,其余均为“网购环境欠发达”的六线城市。从城市名单看,网购较为发达的城市均集中在东部和中部,西部城市的网购发展程度明显较低。同时,淘宝网上不论何种级别城市的成交用户数和新增购买用户数均保持增长态势,并未出现达到饱和的负增长情况。正因为此,网购专家认为 “网购发展趋于饱和,将迎来拐点”的说法并不准确,网络小店的成长空间依旧很大。
据了解,在网购市场,低级别城市的新增用户数增速最快:2012年上半年,五、六线网购城市的新增用户数同比去年翻番,尤其是六线城市的增幅达150。6%。相较之下,本身网购已发展较好的一、二线城市,增幅则相对较小。专家解读说,虽然五、六线城市的整体网购环境不算非常好,但随着网购的渗透,这些城市的消费者对网购的信任度正在逐渐增加。对网购创业者来说,这就有两种机会:一是向规模电商尚未到达的区域推销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二是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如果创业者本身所处的是网购较不发达的区域――率先开辟市场。